栏目分类

你的位置:九游盒子最高版本 > 新闻动态 > 18岁朝鲜姑娘嫁到沈阳,8年后头一次回家,老公给了她18万

18岁朝鲜姑娘嫁到沈阳,8年后头一次回家,老公给了她18万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51

「全部都拿着,一分都别剩。」

火车站嘈杂的背景声中,姜大勇将一个鼓鼓的信封推到妻子李美玲手中,眼中含着不舍与担忧。

美玲紧咬下唇,眼眶红了,却坚定地推回那个沉甸甸的信封

「你爸的病比什么都重要,不够了就告诉我。」大勇声音低哑但坚定,手臂轻轻环住妻子的肩膀。

八年了,整整八年没有回家,此刻的美玲感到心脏被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。

火车进站的声音震耳欲聋,美玲最后一次拥抱丈夫,她不知道的是这次回家将揭开家里多年的秘密...

01

二零一一年春天,朝鲜江原道一个叫清溪里的小山村。

美玲家的木屋瓦顶罩着薄雪,屋内挤着一家七口人。

父亲李贤洙在金矿工作多年,肺部早已伤痕累累。母亲宋敏珠靠着缝纫贴补家用,眼睛已经花得看不清针线。大哥和二哥都在附近工厂打零工,收入微薄,三个小妹妹还在念书。

那天,李敏姬大妈来了,手里捏着一个信封,上面有个陌生的中国地址。

「珍贵的机会,」李大妈眨着小眼睛,声音放得极低,「邻村的敏英嫁到中国去了,现在有房有车,还能寄钱回家。」

美玲坐在角落,手里握着那张照片——姜大勇,34岁,辽宁人,国企工程师,月薪可观,父母已故,有套三居室。

照片上的男人戴着金丝眼镜,微笑腼腆,眼神却很真诚。

父亲晚上咳得更厉害了,手帕上的血迹触目惊心。美玲听见他在与母亲低语:「大哥的厂子马上就要关了...敏珠啊,贤儿还要上高中...」

第二天,美玲叫住了准备离开的李大妈:「我去中国。」

美玲只提了一个条件:「爸的治疗不能停,小妹的学校必须继续上。」

李大妈拍着胸脯保证:「那是自然,那是自然。」

出发前夜,父亲塞给她一个小布包,里面是一枚家传的玉佩。

「无论去哪,记住你是谁,」父亲瘦弱的手紧握住她的,「记住回家的路。」

美玲紧紧抱住父亲,记住他身上熟悉的矿石气息和微微颤抖的肩膀。那一刻她在心底明白,也许这辈子再难相见。

02

辽宁沈阳火车站内人声鼎沸,高大明亮的建筑让美玲感到一阵眩晕。

站台上,姜大勇握着写有美玲名字的纸板,眼睛紧张地扫视每一个下车的人。

他比照片上年轻,穿着得体的衬衫和西裤,手指修长,看到美玲时明显屏住了呼吸。

两人相对而立,谁都不知如何开口。

李大妈用蹩脚的中文介绍着,大勇不住点头,目光却总是回到美玲身上。

他郑重地接过美玲的行李,带她走向停车场的一辆黑色轿车。

这是美玲第一次坐私家车,紧张得手指紧抓膝盖上的小包。

汽车穿过沈阳繁华的街道,高楼大厦鳞次栉比,霓虹闪烁。

「饿吗?」大勇突然用翻译软件说出一句朝语,声音机械却满含诚意。

美玲点点头,嘴角微微上扬了一瞬。

餐厅里,大勇点了锅包肉、酸菜白肉血肠和小鸡炖蘑菇。美玲尝了一口锅包肉,酸甜的滋味让她睁大了眼睛,这与家乡任何食物都不同。

大勇的公寓在和平区一个安静小区,两室一厅,布置简洁却温馨。

客厅墙上挂着一张世界地图,朝鲜半岛被红笔特别标注。

「你的家,」大勇指着地图上的标记,语气中带着试探。

「我的家,」美玲轻声重复,盯着那个小小的红圈。

浴室门口挂着全新的毛巾和睡衣,淡黄色和浅蓝色,都是温暖柔和的颜色。

卧室里,新床单和被褥已经准备好,床头柜上放着一本朝中对照的字典。

晚上大勇主动去客厅沙发上睡,留给她适应的时间和空间。

美玲躺在陌生的床上,听着外面偶尔传来的汽车喇叭声,泪水无声地顺着太阳穴滑落。

第二天,大勇上班前在餐桌上留了热水壶、茶包和几个包子,还画了简单的使用示意图。

美玲站在窗前望着城市风景,深呼一口气,决定从整理屋子开始她的新生活。

客厅书架上的照片引起了她的注意——一张全家福,年轻的大勇站在父母和奶奶中间,大家都笑得很开心。

美玲仔细端详这些将与她共度一生的陌生人的面孔,心中竟涌起一丝亲切感。

下午,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寂静。

门外站着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,见到美玲顿时露出惊喜的表情。

「你就是弟妹吧!我是大勇姐姐,蕊姐!」女人热情地拉住美玲的手。「快让我好好看看你!」

蕊姐像阵风一样刮进屋子,嘴里不停说着美玲听不懂的话,手里提着的袋子被放在餐桌上。

她拿出各种食物和几件女式衣服。

「这些应该合你的尺寸,」蕊姐比划着说,「太瘦了,要多吃点!」

虽然大部分话美玲都听不懂,但蕊姐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让气氛轻松了不少。

晚上大勇回家,见姐姐在,明显松了口气。姐弟俩交谈许久,美玲虽然不懂内容,但从大勇感激的眼神和蕊姐拍他肩膀的动作中,猜到了七八分。

那晚,美玲睡得比前一天安稳了许多。

03

婚礼非常简单,只有蕊姐一家和几个大勇的同事参加。

没有复杂仪式,只是在民政局登记后,一顿家庭聚餐。

美玲穿着蕊姐帮她挑选的红色连衣裙,化了淡妆,手腕上戴着大勇送的手链。

大勇西装革履,显得拘谨又兴奋,眼睛不时偷看美玲,被同事调侃就低头傻笑。

蕊姐举杯致辞,虽然美玲只能从大家的表情猜测是在祝福,却真切感受到了这个新家庭的温暖。

宴席上,大勇的同事们热情地与美玲碰杯,虽然语言不通,但真诚的笑容跨越了障碍。

回家路上,大勇主动牵起美玲的手,掌心温暖而略带汗湿。

美玲没有抽回手,两人就这样带着些许笨拙的亲密走回家中。

那天晚上,大勇敲了敲卧室门,端着一杯热牛奶进来,坐在床边,眼神中带着询问。

美玲深吸一口气,点了点头。她知道,这一刻迟早会来。

大勇的动作出乎意料地温柔,先是轻吻她的额头,然后是脸颊,给她足够的时间适应。

当他们终于成为真正的夫妻,月光透过窗帘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这段始于交易的婚姻,此刻有了温暖的底色。

次日清晨,美玲醒来时大勇已经做好了早餐。

简单的粥和小菜,但贴心地放了一小碟朝鲜泡菜,那是他专门从超市的进口区买来的。

「我要教你...中文,」大勇一边吃饭一边艰难地比划。

「好,」美玲认真地点头。

从那天起,两人每晚都花一小时学习语言。

大勇教美玲基础中文,美玲则纠正他的朝鲜语发音。

进步虽然缓慢,但每掌握一个新词汇,都让美玲感到自己离融入这个陌生环境又近了一步。

大勇买了一台平板电脑给美玲,上面下载了语言学习软件和翻译程序。

美玲开始尝试着自己出门,先是在小区里散步,然后是去附近的超市买菜。

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让她信心增加。

一天下班回家,大勇惊讶地发现餐桌上摆着几道朝鲜风味的菜肴。

「我做的,」美玲骄傲地说,这是她第一次用中文说完整的句子。

大勇尝了一口,眼睛立刻亮了起来。「太好吃了!」他竖起大拇指,连续添了三碗饭。

这成了他们的默契——美玲负责做饭,大勇负责洗碗和打扫。

04

半年后,美玲的中文已能进行基本交流。

她提出想找份工作,不想整天闷在家里。

通过蕊姐的介绍,美玲在一家韩国料理店找到了帮厨的工作。

虽然薪水不高,但能发挥她的烹饪专长,老板还特意安排会说朝鲜语的服务员帮她沟通。

美玲每天早起准备大勇的便当,然后自己去上班,晚上回家后两人一起散步聊天。

日子简单而充实。

第一次拿到工资时,美玲激动得手指发抖。

她将大部分钱寄给了家人,只留下一小部分给大勇买了一条围巾。

大勇收到礼物时惊喜万分,连续戴了一个星期,即使在闷热的办公室里也不肯取下。

工作半年后,美玲的手艺得到了店长的赏识,被提拔为正式厨师。

她开始研发融合朝鲜和东北风味的菜品,意外受到顾客欢迎。

餐厅的回头客越来越多,美玲的薪水也随之提高。

大勇为妻子的成就感到骄傲,但也暗自担心她会因此更加想家。

一天晚上,大勇下班回家,发现美玲正在阳台上给花浇水,阳台上摆满了各色植物。

「你什么时候...」他惊讶地问道。

「一点点买的,」美玲笑着回答,「这个是朝鲜常见的,那个是沈阳的。」

大勇看着妻子认真照料花草的样子,突然明白她是在用这种方式连接两个世界。

他环抱住妻子,美玲靠在丈夫胸前,听着他平稳的心跳,终于有了一丝归属感。

05

婚后第二年,美玲在餐厅遇到了一位来自朝鲜的女孩金智秀。

两人因为乡音相近很快成为朋友。

智秀嫁给了一位中国商人,生活优渥但缺乏自由。

「我丈夫怕我跑掉,连手机都要检查,」智秀苦笑着说,「你真幸运,有个尊重你的丈夫。」

回家后,美玲反思着智秀的话,突然觉得自己确实很幸运。

大勇从未限制她的自由,反而一直默默支持她的每一个决定。

为了表达感激,美玲主动为大勇泡了茶,认真询问他工作的事。

大勇受宠若惊,滔滔不绝地讲起单位的新项目。

虽然有些术语美玲听不太懂,但她喜欢丈夫谈论专业时闪闪发光的眼神。

美玲开始每月抽出一天,专门为大勇做一桌丰盛的朝鲜菜,告诉他家乡的风俗和故事。

「等存够钱,我们一起去朝鲜看看,」大勇某天突然说,「我想见见你的家人。」

美玲握紧了手中的筷子,没有说话,但眼睛里的光芒已胜过千言万语。

06

一年后,大勇所在的国企进行改革,他申请了内部创业项目,开始研发智能家居产品。

风险很大,但也充满机遇。

美玲毫不犹豫地支持了丈夫的决定,甚至拿出自己的积蓄作为启动资金。

「我相信你的能力,」她握着丈夫的手认真地说,这是她第一次流利地表达复杂的想法。

创业初期异常艰难,大勇常常深夜才回家,有时甚至整夜不归。

产品研发屡屡受挫,投资人的压力接踵而来。

美玲兼顾餐厅的工作,还要照顾丈夫的起居,甚至学习基础财务帮他整理账目。

在一次研发失败后,大勇连续三天把自己关在书房,拒绝交流。

门外,美玲放下一碗热腾腾的牛骨汤和一张字条:「我们一起扛。」

半夜,大勇终于打开门,眼睛通红。

「对不起,」他哽咽着说,「我不该把情绪带回家。」

美玲摇摇头,紧紧拥抱住丈夫:「我们是家人,没有过不去的坎。」

这句话像一道咒语,给了大勇继续前行的力量。

一个月后,他的产品获得了第一笔大订单。

成功的喜悦中,大勇特意请假一天,带美玲去了南湖公园边的高级餐厅庆祝。

落地窗外是波光粼粼的湖面,夕阳西下,晚霞映照在水面上,美得不真实。

「谢谢你一直相信我,」大勇举杯,眼神真挚,「没有你,我坚持不到今天。」

美玲笑着回应:「这是我们共同的成功。」

这一年,大勇的事业步入正轨,美玲也在餐厅晋升为主厨。

他们搬出了老小区,在浑南区买了一套新公寓,面积更大,采光更好,还有一个宽敞的厨房供美玲发挥厨艺。

新家的客厅墙上,挂着两幅画——一幅是沈阳故宫,一幅是朝鲜的延边风光。

随着生活条件改善,美玲开始规律地给家里汇款,还托人带去各种中国特产。

每次收到家人的回信,她都会反复阅读,小心珍藏。

父亲的病情有所缓解,弟妹们也在健康成长,小妹妹贤儿考上了大学。

大勇对妻子的家人非常上心,每次汇款都由他主动提出,且金额一次比一次多。

「他们也是我的家人,」他简单地解释道。

07

时光飞逝,美玲和大勇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
他们开了自己的小餐厅,取名「平壤风味」,主打朝鲜-东北融合菜。

美玲负责菜品研发和厨房管理,大勇则在经营自己智能家居业务之余处理餐厅的财务和采购。

开业初期困难重重,客源不稳定,人手紧缺,两人常常忙到深夜。

但美玲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烹饪梦想,每当顾客赞美她的菜品时,一切辛苦都变得值得。

某个周末午餐高峰期,餐厅来了一位特殊客人——一个韩国美食博主。

他尝过美玲的招牌菜后大加赞赏,当场拍摄视频发到社交媒体。

视频意外走红,为餐厅带来了大量客流。

「平壤风味」的名气迅速扩大,甚至吸引了外地游客专程前来品尝。

某家美食杂志来采访时,美玲第一次公开讲述了自己从朝鲜嫁到中国的经历。

记者被她的故事打动,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报道。

文章发布后,反响热烈,美玲收到了许多跨国婚姻女性的感谢信,说她的故事给了她们勇气和希望。

大勇更是骄傲不已,将那期杂志裱起来挂在餐厅最显眼的位置。

事业的成功让美玲变得更加自信,也让她更深地融入了这座城市。

她开始参加社区活动,结交更多本地朋友,甚至被邀请去学校讲述朝鲜文化。

对沈阳的归属感逐渐增强,但对家乡的思念却从未减弱。

每逢朝鲜传统节日,美玲都会在家里摆上特别的供品,告诉大勇家乡的习俗和传说。

大勇认真聆听,还会上网查找相关资料,悄悄收集着朝鲜的照片和信息,希望有一天能和美玲一起踏上那片土地。

餐厅生意蒸蒸日上,两人开始考虑扩大规模。

大勇的智能家居产品也打开了市场,收入稳步提升。

经济条件的改善让两人的生活更加从容,甚至计划年底去海南度假。

然而就在这时,一个电话打破了平静。

李大妈语气急切地告诉美玲,父亲病情突然恶化,需要紧急手术。

「医院要二十万元,你妈妈让我问问你能不能...」

电话那头的话没说完,美玲已经明白了状况。

她默默记下金额,挂了电话后僵坐在椅子上,一动不动。

大勇回家看到妻子异常的状态,立刻意识到出了问题。

美玲颤抖着告诉他父亲病危的消息,眼睛里满是无助和恐惧。

「我必须帮他,可是这么多钱...」她的声音低不可闻。

大勇沉默片刻,然后坚定地说:「我们一定会想办法的。」

当晚,他打电话给姐姐商量对策。

「回朝鲜很难,手续复杂,费用高昂,」蕊姐担忧地说,「最主要的是,去了不一定能回来。」

这个可能性让大勇心头一震。他不能接受失去妻子的想法,但也不忍心看她因无法尽孝而痛苦。

几天后,大勇带着一张银行卡来到餐厅。

「这是我们的全部积蓄,十八万块,」他将卡递给美玲,「够你父亲的手术费,还有你回朝鲜的路费。」

美玲震惊地看着银行卡,摇头拒绝:「这都是我们开分店的钱...」

「人比钱重要,」大勇打断她,「你救过我的创业,现在轮到我帮你了。」

美玲紧紧抱住丈夫,泪水打湿了他的衬衫。「我会尽快回来的,」她轻声承诺。

接下来的日子,两人着手准备回朝鲜的事宜。

手续繁琐得超出想象,许多环节需要特殊关系才能打通。

大勇托姐姐联系了一位在边境贸易的朋友,终于找到了可行的路径。

他几乎动用了所有人脉,四处奔波,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美玲能顺利往返。

「你怎么那么了解朝鲜的情况?」美玲某晚惊讶地发现大勇桌上摊着一本朝鲜地图。

「我研究了好几年,」大勇不好意思地笑了,「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和你一起回去看看。」

美玲感动得无法言语,只能紧紧握住丈夫的手。

终于,在结婚第八年初,所有手续办妥。

美玲可以回朝鲜探亲一个月,然后返回中国。

临行前一晚,两人整理行李到深夜。

美玲精心挑选了各种礼物——中国茶叶、丝绸、沈阳特产和家人需要的药品。

大勇则准备了厚厚一叠人民币,全是崭新的百元大钞。

「这些年,我们一共存了十八万二千多,」他认真地清点着,「十八万给你带着,剩下的我留着应急。」

美玲想拒绝,但看到丈夫坚定的眼神,终于点头接受。

「谢谢你,」她轻声说道,这个简单的词语无法表达心中的感激。

「我爱你,」大勇突然说道,声音有些发抖。

「我也爱你,」美玲回应道,心中涌起暖流。

第二天一早,大勇开车送美玲去火车站。

他握住妻子的手,将厚实的信封塞进她的包里。

「你爸的手术和后续治疗都需要钱,不够再跟我说。」

美玲紧紧拥抱丈夫,感受他温暖的气息和坚实的臂膀。

八年来,这个曾经陌生的男人已经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。

「一个月后我就回来,」她在他耳边轻声承诺。

「我等你,」大勇语气坚定,「无论多久。」

列车缓缓启动,美玲透过车窗,看着丈夫在站台上的身影渐渐变小。

08

朝鲜边境小城的空气带着熟悉的清冽。

美玲下了火车,深吸一口家乡的空气,八年的思乡之情在这一刻决堤。

还有几小时的汽车才能到达山区的小村,美玲紧张地攥着包带,心跳如鼓。

路上的景色让她倍感亲切——连绵的山峦,劳作的农民,偶尔经过的军车。

一切都那么熟悉,又似乎微妙地变了。

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,每一个转弯都让美玲的心情更加激动。

最后一段路,她选择步行,想慢慢品味回家的感觉。

村里人看到她,先是一脸茫然,继而眼睛瞪大:

「这不是李贤洙家的大女儿吗?」

「美玲啊!真的是你回来了?」

「嫁到中国去的那个女孩,现在出息了!」

美玲微笑着点头致意,脚步不停地朝家的方向走去。

随着距离缩短,她的心跳越来越快。

然而,当她转过最后一个弯,眼前的景象让她猛地停住了脚步。

那个熟悉的木屋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废墟。

院子里杂草丛生,窗框扭曲变形,屋顶大半塌陷,看起来像是被火烧过。

美玲的双腿失去了力量,手中的行李"咚"地一声掉在地上。

「爸...妈...」她喃喃自语,踉跄着向前走去。

「美玲!」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。

她转身看到一个高挑的年轻人,愣了好几秒才认出这是八年前还是小男孩的弟弟民浩。

「民浩?你怎么...家里...」美玲声音颤抖,指着废墟。

民浩脸色凝重,轻轻握住姐姐的手:「先去我住的地方,我慢慢告诉你。」

民浩的住处是村子另一端的一间小砖房,简陋但整洁。

屋内,母亲宋敏珠正坐在窗边缝补衣物。

「妈!」美玲冲上前去,张开双臂抱住了母亲瘦弱的身躯。

宋敏珠先是一愣,随后眼泪夺眶而出:「美玲啊,我的女儿,你真的回来了...」

两人紧紧相拥,泪水打湿彼此的衣襟。美玲发现母亲比记忆中老了太多,满头白发,眼睛几乎失明。

「爸爸呢?」美玲终于问出了这个问题,心里已有不祥的预感。

母亲的肩膀明显颤抖了一下,民浩上前一步,轻声道:「姐,爸爸三个月前去世了。」

美玲感到一阵天旋地转,踉跄着后退几步,跌坐在椅子上。

「怎么可能...李大妈说他需要手术...」

民浩和母亲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。

「李敏姬那个骗子!」母亲突然声音提高,「她根本没联系过我们!」

美玲茫然地看着弟弟和母亲:「那我收到的信呢?家里的情况...」

民浩叹了口气:「三年前,矿上发生了事故,爸爸被埋了,救出来后肺病更严重了。我们给你写过信,但从没收到回复。」

「我没收到任何信!」美玲声音颤抖,「只有李大妈的那一个电话...」

原来,李大妈在得知父亲去世后,编造了手术的谎言,目的是让美玲带钱回来,好从中分一杯羹。

美玲的世界在这一刻崩塌了。她本可以在父亲生前回来见最后一面,却被骗子的谎言耽误了。

「我们家怎么会变成那样?」美玲强忍泪水,指向曾经的家。

民浩低头解释:「去年冬天的大风暴,屋顶塌了,引发了火灾。我们就搬到这里来住了。」

「大哥和二哥呢?妹妹们呢?」

「大哥去平壤工作了,很少回来。二哥去了中国,在丹东一家工厂上班。」民浩停顿了一下,「三妹出嫁了,小妹贤儿在大学,今天放假回来,应该很快就到。」

美玲坐在小屋里,听着这些年家里的变故,泪水无声地流下。

她拿出大勇给的钱:「这是我丈夫给的,本来是给爸爸手术用的...现在,我们可以用它重建家园。」

母亲和民浩看着那厚厚的信封,震惊得说不出话来。

「你丈夫...对你好吗?」母亲试探地问。

美玲露出了来到家乡后的第一个微笑:「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。我们开了一家餐厅,生意很好。」

母亲握住女儿的手:「那就好,那就好...」

夜深了,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,分享着八年来各自的故事。美玲拿出带来的礼物——丝绸、茶叶、药品,还有一部智能手机给母亲。

「以后我们可以视频通话了,」她教母亲如何使用,「不会再没有联系。」

09

第二天,美玲去了父亲的坟前。

山坡上,一块简陋的石碑前摆着几朵野花。美玲跪在墓前,将脸贴在冰冷的土地上。

「爸,我回来了,对不起,我来晚了...」她哽咽着,泪水浸湿了泥土。

她想起父亲临行前给她的玉佩,那是她在异国他乡的精神支柱,让她在最孤独的时刻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。

擦干眼泪,美玲决定用带回来的钱先帮家人改善生活,然后重建老家的房子。

她去找村长商量重建的事,却意外地在村长家见到了李大妈。

双方都愣住了。李大妈很快反应过来,露出谄媚的笑容:「美玲啊,你终于回来了!你爸的手术...」

「我爸三个月前就去世了,」美玲冷冷地说,「你骗我。」

李大妈脸色瞬间变了,支支吾吾地找借口:「我也是听说的...可能是搞错了...」

村长是个正直的老人,听闻来龙去脉后,严厉斥责了李大妈的欺骗行为,并承诺帮助美玲家重建房屋。

接下来的日子,美玲忙着操持家务,安排重建工作,同时也借机了解这些年村里的变化。

她发现村子比起当年有了不少改善——有了简易的卫生站,孩子们的学校也扩建了。

但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离开,去大城市或国外寻找机会,村里多是老人和孩子。

美玲每晚都会给大勇打电话,告诉他这里的情况。大勇总是安慰她,让她不要着急。

「我在这边一切都好,你安心处理家里的事,」他温柔地说,「想家了就早点回来。」

美玲听着丈夫的声音,心中涌起无限感激和爱意。

在家乡的日子过得很快。重建工作开始了,村民们纷纷来帮忙,美玲用大勇的钱购买了最好的建材。

新房将比原来的更大更坚固,有足够的空间让全家人住得舒适。

美玲还特意为母亲添置了新家具,包括一张软床和一副老花镜,让她晚年能过得更舒适。

对小妹贤儿,美玲承诺会继续资助她的学业,直到大学毕业。

这些安排让美玲感到一丝慰藉,虽然无法弥补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的遗憾,但至少能为家人的未来尽一份力。

离开的日子临近了。民浩和贤儿帮美玲收拾行李,母亲则坐在一旁,眼中满是不舍。

「你真的要回去吗?」母亲轻声问,「不能留下来陪陪我吗?」

美玲握住母亲的手:「我会经常回来看你,妈。而且我已经教会你用手机,我们可以每天视频。」

最后一晚,一家人围坐在小屋中,像美玲小时候那样一起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餐。

「我有个决定要告诉大家,」美玲放下筷子,深吸一口气,「我和丈夫商量过了,等新房子建好,我想接妈妈去中国住一段时间。」

母亲惊讶地抬起头:「去中国?可是我...」

「您的眼睛需要好好治疗,中国有更好的医疗条件,」美玲解释道,「而且我想让您看看我和大勇的生活,看看我们的餐厅。」

母亲沉默片刻,终于点了点头:「如果你丈夫不介意...」

「他盼着见您呢,」美玲笑道,「他已经在学朝鲜语了,就为了能和您聊天。」

10

告别的清晨,阳光格外明媚。

美玲最后一次拥抱了母亲和弟妹,承诺很快会再回来,还会申请接他们去中国看看。

走出村子时,她回头望了一眼父亲的坟墓方向,轻声道别:「爸,我会照顾好他们的,您放心。」

返程的路上,美玲的心情复杂而沉重。

失去父亲的痛苦、对家人的牵挂、对丈夫的思念,这一切交织在一起,让她既迫不及待地想回到沈阳,又舍不得离开家乡。

火车穿过边境,当熟悉的中国风景映入眼帘时,美玲突然意识到,她现在有两个家了。

这十天来的经历让她更加珍视与大勇建立的生活,也更加明白自己作为女儿和姐姐的责任。

沈阳站台上,大勇早早地等在那里。

看到美玲的那一刻,他的眼睛亮了起来,几步冲上前将她紧紧抱住。

「想死你了,」他低声说,用拇指轻轻擦去她脸上的泪水。

美玲靠在丈夫的胸前,终于放松下来:「我也想你。」

回家路上,美玲告诉大勇一切——父亲的去世、李大妈的欺骗、家人的现状,以及重建房子的计划。

大勇听完,沉默了一会儿,突然说:「其实,我们可以把妈接来中国住。」

「我正想跟你说这个,」美玲惊讶地看着丈夫,「你真的不介意吗?」

「她是我的家人,」大勇坚定地说,「我们有足够的空间,也有能力照顾她。」

这番话让美玲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。

回到家,美玲发现大勇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,阳台上的花草也被精心照料过。

餐桌上摆着一桌丰盛的菜肴——都是她最喜欢的朝鲜风味,虽然味道差了点,但满满的爱意。

「我自己做的,」大勇不好意思地挠头,「可能不太正宗。」

美玲尝了一口,笑着摇头:「很好吃,比我做的都好。」

晚上,两人依偎在沙发上看电视,美玲突然想起了什么:「那十八万,我只用了八万在重建房子和给家里添置东西,剩下的都带回来了。」

大勇摇摇头:「钱都是你的,想怎么用就怎么用。况且咱们餐厅这段时间生意不错,已经能攒钱了。」

美玲深吸一口气:「我有个想法...我想办一个小型的援助项目,帮助像我这样的跨国婚姻女性与家人保持联系。」

大勇眼睛一亮:「这个主意太好了!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基金,帮助她们往返探亲,或者提供通讯设备让她们与家人视频。」

两人越说越兴奋,很快就拟定了初步计划。

这一晚,美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确信,她嫁给了世界上最好的男人。

11

三个月后,李家的新房子完工了,比原来的房子更宽敞坚固。

美玲和大勇再次回到朝鲜,参加了简单的乔迁仪式。

这一次,大勇见到了岳母和小姨子们,虽然语言不通,但真诚的笑容和热情的拥抱跨越了障碍。

「谢谢你照顾我女儿,」宋敏珠通过美玲的翻译对女婿说。

大勇认真地回答:「是她照顾了我,给了我家的温暖。」

回程时,美玲的母亲和他们一起来到了中国。

在沈阳的专科医院,宋敏珠接受了眼部手术,视力有了明显改善。

她住在女儿家的客房,慢慢适应着中国的生活节奏,也帮着在餐厅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。

大勇对岳母极为孝顺,每天下班都会陪她散步聊天,用蹩脚的朝鲜语逗她开心。

「平壤风味」餐厅的生意越来越好,美玲和大勇开始筹备开设第二家分店。

他们的跨国婚姻援助项目也正式启动,已经帮助了三位女性回国探亲。

美玲的故事被更多媒体报道,引起了社会对跨国婚姻女性群体的关注和支持。

一天晚上,餐厅打烊后,大勇神秘地拉着美玲去了后院。

「闭上眼睛,」他兴奋地说,「我有个惊喜给你。」

美玲顺从地闭上眼,感觉大勇牵着她向前走了几步。

「现在可以睁开了。」

美玲睁开眼,看到院子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照片——那是她和父亲的合影,被精心放大和装裱。

照片下方摆放着一张小桌子,上面是父亲生前最喜欢的几样小物件,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白米饭。

「我知道你一直遗憾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,」大勇轻声说,「所以我想,也许我们可以在这里为他设一个纪念的地方。」

美玲扑进丈夫怀里,泣不成声:「谢谢你,谢谢你记得他...」

大勇紧紧抱住妻子:「他永远是我们家庭的一部分。」

那一刻,美玲真切地感受到,无论距离多远,无论有多少障碍,爱与家人的联系从未断开。



上一篇:YTGKD408-12高温管式炉/电阻炉
下一篇:践行绿色基建国际合作,中工国际环保领域投建营项目率先落子乌兹别克斯坦